大家好,我是香玉。
我也加入了暑期档测评计划豪华团队。
今天咱们聊《聊斋:兰若寺》。
前年暑期,豆瓣8.3分的《长安三万里》拿下了超18亿票房的惊人成绩。
两年后,追光动画的「新文化」系列第二部终于来了。
原班人马,备受期待。
谁料,上映三天,评分尴尬,差评如潮。
香玉这次也早早买票。
结果真给我难看到在电影院痛苦抱头。
追光,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——
《聊斋:兰若寺》
※全篇剧透 高能预警※
买票前以为会看到一部故事长片,坐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拼盘动画。
内容分为六个故事,时代不同,画风不同。
但都以兰若寺为线索串联,组成篇章式结构。
简而言之,就是聊斋版《我和我的兰若寺》。
之所以说难看,是因为这六个故事确实各有各的难看。
咱们一个个说。
故事0:《井下故事》
个人评分:0.5星(满分五星)
这是一个贯穿首尾、串联全片的故事。
主角蒲松龄行路遇大雨和山贼,只得在就近的千年古刹兰若寺借宿。
入夜,响动传来,他被一股神秘力量拉入寺内枯井中。
一龟一蟾正比赛讲故事,逼蒲松龄现场听故事做裁判。
说诡异吧,又很贴心,俩妖精讲故事还给配上了全息投影水幕。
蒲松龄边听边看,看完要立刻发表拉踩影评,否则就会被吃掉。
笑死,深深共情了,仿佛看到自己被逼加班时的样子。
不难猜测,接下来俩妖精讲的故事,就是影片主要内容。
期间,蒲松龄几次差点被吃,因为这几个故事确实很难评。
故事1:《崂山道士》
个人评分:1星(满分五星)
团队称电影主打全年龄向,故事深度依次递进。
但从结果来看,前俩故事低幼,后仨鬼片惊悚。
不像递进,像没有分级的国内电影市场。
孩子乐着乐着被吓。
大人睡过半才抬眼看,埋怨如果只有半部成人向,为啥成人票价不减半。
像《崂山道士》,故事就是小学阶段的。
一个无心读书一心修仙的书生,终于上崂山拜师学得了穿墙术。
下山前,师父叮嘱不可用仙术欺人,书生下山就忘了。
在乡亲面前强行炫耀穿墙术,结果撞得头破血流。
然后,没了。
除了圆滚柔软的毛毡动画效果,其他毫无看头。
连坐在我旁边的小孩哥,都抬起自己的小天才儿童手表看时间,顺便打了个哈欠。
故事2:《莲花公主》
个人评分:1星
前有庄周梦蝶,现有窦旭梦蜂。
小画 童窦旭在院中救下一只小蜜蜂。
睡梦中,便进入了蜜蜂王国。
不仅与小公主莲花共同冒险,还在梦境与现实中救下了被大黑蛇攻击的蜂巢。
绚烂的花朝节街市确实带来相当不错的视觉体验。
但这个主打童趣与勇气的故事,却总感觉有一种违和的凝视感。
片中,窦旭看向莲花的眼神,画下莲花的画像,都有种超越年龄视角的成熟。
说白了,像大人臆想中的初恋,而非真正的儿童视角。
这一点,对比《崖上的波妞》会更加明显。
一句「波妞喜欢宗介」能让大人流下眼泪。
但看《莲花公主》时,香玉总会想要大喊:
来人啊!快把俩孩子拉开!
故事3:《聂小倩》
个人评分:2星
故事不再赘述,跟大众认知版本差别不大。
最大的不同是,背景设定在了民国。
小倩依然是女鬼,但宁采臣成了想要为救国学医的先进学生。
二人在总是有人离奇死去的兰若坊酒店相遇相知。
燕赤霞更炸裂,上能御剑斩妖,下能举枪射姥姥。
实不相瞒,燕赤霞开枪的一瞬间我小脑都要萎缩了。
大脑里只剩这个表情包:
结果下一秒,姥姥成功逃脱。
意思是恶鬼难杀,毕竟特殊的时代群鬼环伺。
这让一对真心人对未来的憧憬,反而成了最有希望的东西。
寓意挺好,但没讲好,故事与时代背景十分割裂。
宁采臣上一秒还在坚定说救国,我以为他将拉着会杀人的小倩痛揍列强。
结果只是在燕赤霞的帮助下从姥姥手中救小倩逃走,然后俩人谈恋爱结婚。
这么多版本,这版确实终于Happy ending了。
但对礼教与反抗的刻画,让位给了模糊而失败的宏大叙事。
让人物成了工具人不说,整个故事也可笑起来。
可能确实是有点拿不出手,所以本是最契合片名的故事,在几个预告片里却没多少戏份。
故事4:《画皮》
个人评分:3星
这是片中香玉最喜欢的一个故事。
正如创作团队所说,《画皮》的美学表达是最极致的。
明末古画式清淡隽永的画面,人物发丝飞动袅袅如云烟,对我的眼球十分友好。
对于故事的再演绎,也给出了一种新视角。
像是聚焦了妻子的旁观表现,让其目睹杀害自己丈夫的女鬼魂飞魄散。
但其死前那痛苦的挣扎,喃喃的呓语,都让同为女子的妻子沉默无言。
「我只是想要,有个家」
同样是女子无处容身的处境,让妻子吞咽下令人作呕的泥丸。
回到家吐到丈夫身上,化作了男人被女鬼挖走的心。
但丈夫醒来,一改往日不耐傲慢,对妻子三跪九叩许诺日后好好相待。
妻子双眼无神地坐在地上,淡淡吐出两字。
不知是说药丸,还是丈夫,是婚姻,又或者一切:
「恶心」
结合了志怪讽刺与时下性别、婚姻议题,让《画皮》成了为数不说的亮点部分。
但这一惊一乍的氛围,又穿又脱的尺度,吃了再吐伸腿瞪眼丸的剧情……
让香玉不免有些担心地看向了邻座那位小孩哥。
好家伙,人家已经睡着了。
故事5:《鲁公女》
个人评分:2星
电影将《鲁公女》放在最后是有理由的。
首先,因为这是片中蒲松龄作为炫技之作讲给俩妖精的,意思是你们的故事都不行,我是《聊斋》原作者,我来讲。
其次,是在细节与完成度上,这确实是全片最完整的一个故事。
老实书生张于旦意外被飒爽的鲁小姐所救,一见倾心。
没想到,鲁小姐很快去世,两人阴阳相隔。
不过,其魂魄未走,需要救九条性命,才能顺利投胎成人。
于是,张于旦答应帮其完成投胎任务,重获新 生。
过程中二人感情日笃,无奈很快要面临分别。
好在鲁小姐投胎后残存一丝前世记忆,等待张于旦十六年后前来赴约相逢。
经历过时间、年龄、生死的考验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情定胜天的故事曾几何时令人动容,但在《画皮》流行的当下就已略显陈旧。
况且篇幅问题导致故事重点放在了情节起伏上,就有了一种奇观狗血感。
文本改编,也无法完全脱离刻板印象。
比如片中,男女主角有这样一段把我雷得坐立难安的对话:
「-十六年后你一定要来娶我!就算我不记得你了!你不顾我的反对,强娶也要把我娶回家知道吗!
-我就算强娶,也把你娶回来了!」
我被尬到难以祝福。
只想说,一段没有取件码的爱情,要不就算了。
其实纵观这几个故事,观众就能看出一个最大的问题:
压根没有核心主题。
事实上,创作团队确实抽取了《聊斋志异》原作中各篇章的作品,以呈现原作的丰富性和厚重度。
但对于观众而言,这就像看流水故事会,而不是一部完整的电影。
作品的主题性,依靠的是内在主题的统一。
就比如2007年的《聊斋奇女子》,便是以女性主角故事成篇组章。
《连城》《侠女》《辛十四娘》《宦娘》都是大美人,也都性格鲜明,有情有义,有完整的自我觉醒过程和不屈的反抗意识。
时隔多年,香玉仍然印象深刻。
对比之下,《聊斋:兰若寺》比起影视作品,更像一部文学读品配套的演示科教片。
实不相瞒,香玉对追光是有一定宽容度的。
无论是新传说的《白蛇:缘起》以及后续作品,还是新神榜、新文化系列,创作团队难得坚持做中国故事,并有心让其焕发新生机。
但因为这种坚持,就更可惜仅仅只做到这种程度。
如果总与曾经的创作相比显得太旧,与观众的进步速度相比也显得太慢。
那么「新」的未来,大概很难真的到来。
全文完。